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- 中医中药交流网 (http://www.fs999.com/index.asp) -- 医学常识 (http://www.fs999.com/list.asp?boardid=3) ---- 干燥综合征(方数:7) (http://www.fs999.com/dispbbs.asp?boardid=3&id=4137) |
-- 作者:admin -- 发布时间:2011/8/22 8:25:29 -- 干燥综合征(方数:7) 干燥综合征(方数:7
干燥综合征临床上分为三型:(1) 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,起病隐袭,病程较长。以眼结合膜、口腔咽喉干燥为主要症状,唾液腺( 本病病因尚未明了。现代医学有内分泌紊乱、遗传易感性、免疫学异常、病毒等学说。实验室检查表明,本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,患者常有体液、细胞免疫异常,如血沉增速、血清丙种球蛋白、免疫球蛋白G 本病以口腔、眼干燥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三联症中有两项存在即可诊断。泪液分泌量试验、荧光素角膜染色试验、腮腺造影、下唇粘膜活检,对本病是有价值的诊断方法。 关于本病的治疗,目前尚无特效疗法。强的松等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改善症状,但非特异性治疗方法,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。 在古代中医文献中,无本病记载,其临床表现可归入干燥症范畴,其因在于禀赋不足,患者属“阴虚质”或“燥红质”,燥症的产生与“毒邪”的蕴袭密切相关,阴虚燥盛之体质加上反复招罹外来的温热感染,干扰了人体津液的生成、转化与输布;或因职业、药物等因素均可积热酿毒,灼津炼液化燥阻络,影响机体的津液代谢,使其阴阳偏颇而患此症。 把本病常见的症状、体征、舌象等加以总括、分类,大致可分为湿热型、风热型、气阴两虚型和阴虚内热型四种,分别应用清热化湿、祛风清热、益气养阴和养阴清热不同治则。也有分成阴虚型、气阴两虚型、脾胃气虚型和血瘀血虚型四型,以甘凉育阴、温补、活血之方治之。 方名:平胃二妙散 【功能主治】 功能健脾和胃,祛湿清热。主治湿热型干燥综合征。 【处方组成】 制苍术9 【辨证加减】 便泌加瓜蒌仁( 【临床疗效】 应用湿热型干燥综合征17 【处方来源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章琴韵。 【按语】 本病患者的主要特点为涎腺肿大、口眼干燥,伴口苦、口臭、口中粘腻不适、口角有白色分泌物,舌红,苔白腻、薄腻或黄厚腻。证属湿热阻遏,气机不畅,津不上承。治疗以化湿清热为原则。本组患者以30 方名:桑杏荆防方 【功能主治】 功能祛风清热,宣肺化痰,养阴生津。主治风热型干燥综合征。 【处方组成】 桑叶9 【辨证加减】 发热已退去荆芥、防风、半夏;神疲乏力加太子参10 【临床疗效】 应用风热型干燥综合征13 【处方来源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章琴韵。 【按语】 风热型患者主症为涎腺肿大、口眼干燥伴有感冒诸症,腮腺反复肿胀,腺体导管口有混浊雪花样渗出物。舌偏红或舌红,苔薄白或薄白腻,证属虚人外感后风热之邪灼伤津液,肺气失宣,水津不布,以疏风清热,宣肺布津为主要治则,以达辛凉甘润,轻透肺卫之效,再结合生津润燥之品,以顾护不足之阴液。 方名:六味八珍方 【功能主治】 功能益气健脾,补肾滋阴。主治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。 【处方组成】 生地12 【辨证加减】 月经过多、牙龈出血去熟地、制黄精,加阿胶( 【临床疗效】 治疗9 【处方来源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章琴韵。 【按语】 气阴两虚型患者除主征外尚伴有倦怠,便溏,易感冒,腰膝酸软,舌淡胖,边有齿印或有瘀斑,舌尖稍红,苔薄白腻。证属脾胃虚弱,津枯液少,以益气健脾。滋阴补肾为治则。党参、黄芪、生熟地、白芍等为其基本药物。 方名:新一贯煎 【功能主治】 功能养阴清热,生津润燥。主治阴虚内热型干燥综合征。 【处方组成】 生地12 【辨证加减】 口干甚加玄参9 【临床疗效】 应用阴虚内热型干燥综合征18 【处方来源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章琴韵。 【按语】 本方适用于阴液亏损燥象丛生者,滋阴润燥是治疗本征的基本法则。人之病燥,当滋之润之,其因乎内,精血夺而燥生者,则化源日涸,宜柔腻以养肾肝,补肾阴则津水有源,燥可自润。生地、石斛、花粉、天麦冬具有养阴清热之功效。 方名:四参方 【功能主治】 功能养阴益气。主治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。 【处方组成】 南沙参12 【辨证加减】 脾胃虚损、纳呆脘胀加茯苓、白术、经脉痹阻、骨节疼痛加桑枝、海风藤;肾阳虚加仙灵脾、补骨脂。 【临床疗效】 治疗7 【处方来源】 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洪用森。 【按语】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,本方中太子参、黄芪、甘草能够影响环核甘酸代谢;生地、玄参、麦冬对阴虚动物模型的核酸合成率有双向调节作用。由此推测,益气养阴法治疗本病,可能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而起作用的。 方名:增液三味方 【功能主治】 功能滋阴润燥,养阴生津。主治阴液不足型干燥综合征。 【处方组成】 玄参10 【辨证加减】 舌红而干,舌苔黄厚,脉数有力,心烦口渴者加黄芩、龙胆草、板蓝根。 【临床疗效】 治疗48 【处方来源】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口腔科张文藻。 【按语】 本征虽属燥症,但不同于一般内燥,又非实火亢炽,治疗不易速效,阴虚液燥是本征的主要病理基础。按肾恶燥而肝苦急,肾得液养而源之,肝得火涵则潜静,故滋养肝肾为治之要旨,主要药物有生熟地、天麦冬、玄参、石斛、龟版、女贞子、花粉、玉竹等。在养阴清热法的总前提下,根据辨证有养阴、养血活血、清营解毒、益气、通络蠲痹、养目、化痰软坚等多种润燥之法,以防治阴津之伤耗,鼓促阴津之流畅,从而达到良好疗效。 方名:地参冬贝方 【功能主治】 功能养阴清肺,清咽解毒,主治阴虚型干燥综合征。 【处方组成】 生地黄15 【辨证加减】 症见形倦神疲,少气懒言,口干咽燥少津,口不渴不饮水,或饮不解渴,眼干涩无泪,手足心热或手足逆冷,胃脘胀痛,大便干结或溏稀,舌淡嫩,少苔,脉沉细弱之气阴两虚型,可选用太子参、山药、黄芪、茯苓、泽泻、葛根、丹参、牛膝;症见口干咽燥,渴不欲饮或饮后胃脘胀闷不适,心烦呕恶,腹胀便溏,纳谷不香,四肢浮肿,舌苔黄腻或白腻,脉细滑之脾胃气虚型,可在上方基础上酌选用生苡仁、白蔻仁、杏仁、滑石、厚朴、半夏、竹叶、通草;症见口干咽燥,饮不解渴,头晕目眩,目干涩无泪,畏光眼红,面色黧黑,皮肤发斑色暗,胁痛或胁下症瘕,肢体末端遇冷后发红青紫,两颊肿大结包块,下肢可见红色斑点,舌淡暗或青紫有瘀点,少津,脉细涩之血瘀血虚型,可选用熟地、归身、川芎、桃红、红花加减。 【临床疗效】 治疗60 【处方来源】 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口腔科赵丽娟。 【按语】 本病治疗多采用温补、甘凉育阴、活血等法。目前认为温补之方药多具有免疫增强作用,甘凉育阴之方药多具有免疫抑制作用,活血之方也多有免疫抑制作用。本组病例病情得到改善是由于中药从不同角度调整机体的免疫状态,抑制自身抗体。本组病例疗程一般均需服用3 |